首页

血柠檬女王调教女奴

时间:2025-05-23 02:41:57 作者:沈阳:“一老一小”共学共悟 档案馆来了30位“红色档案修复师” 浏览量:80302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今年12月4日是第10个国家宪法日,12月1—7日是第6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0年来,我国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宪法宣传学习主题活动,让宪法走进校园、走进农村、走进企事业单位,目的就是让大家尊崇宪法,让法治文化沁润人心,让人们都能知法学法守法用法。

  12月1日,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操场上,730名年满18周岁的学生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面向国旗,庄严宣誓。这场活动是学校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在仪式上礼敬宪法是活动的重要一环。

  在贵州,礼敬宪法已经成为高中生成人仪式上的一项主要内容。除了类似的仪式活动,宪法学习宣传已经融入了当地中小学的日常教育中。

  贵州师大附中高二学生朱培源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法庭”,他模拟的角色是审判长。这次“庭审”模拟的是前几年一起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案件:某乡镇的一个家庭放任正在读初中的孩子辍学,经多次走访沟通无效后,镇人民政府一纸诉状把家长告上法庭。在“模拟法庭”上,朱培源宣读了宪法中的相关条文,并模拟宣判。

  这已经是朱培源参与的第四次“模拟法庭”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宪法精神,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到两次这样的活动。起初朱培源觉得学习法律相对枯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他不仅对宪法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还明白宪法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贵州省司法厅副厅长李兵:“学习宪法从娃娃抓起,有助于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做尊法学法用法的好公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牢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把宪法学习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统一设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开展“宪法小卫士”、《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传唱等活动,营造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仪式感。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确立以来,每年,各地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农村都举办各种各样贴近实际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让宪法精神走近每个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让社会公众来参与了解宪法、走近宪法,知道宪法与生活密切相关。国家宪法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宪法,提高宪法权威,形成人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爱护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宪法文化,也是法治文化的核心。”

  宪法伴随每个人成长,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树立宪法权威的理念,都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如今,在基层社区农村更是越来越离不开法律,很多矛盾纠纷在宪法精神的指引下化解。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期间,云南大理五华社区的李雪娟把“法言法语”转化为朴素的“方言土语”,给大伙儿讲解宪法精神。

  “有矛盾,找‘胖金花’。”这句话在五华社区广为流传,“胖金花”就是李雪娟。2021年起,我国从基层遴选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法律明白人”带头普法。51岁的李雪娟就是这样的“明白人”,她是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把脉、调解社区矛盾纠纷。

  五华社区是大理古城一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社区,新生巷20号大院里住了3家人,周边还有6户邻居。老旧的院子里经常会因为污水处理、公共区域使用等问题引发邻里纠纷。老李和老陈就因为污水排放而产生了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调解过程中,李雪娟和双方讲法律、摆事实。

  通过调解,老李和老陈知道了宪法法律对这类事情的规定,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心里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了,两人握手言和。通过调解还推动了社区改造,为小院建造公共排水渠道。如今,我国已经组织推动全国36.5万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94万名“法律明白人”,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宪法宣传,运用宪法精神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随着人民对幸福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1982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全国人大进行了五次修改,形成了五个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载入宪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如今,不少地方在宪法学习宣传中,也把宪法中这样的新内容、新精神作为重点。

  2023年12月2日上午,以“保护长江 ‘宪’在行动”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在江西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举行。活动现场,上百人聚在一起诵读宪法。

  江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陈欢欢:“这次我们特意把活动地点选择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强化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加强长江大保护,让全体老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这个宪法宣传活动之所以突显生态主题,是因为如今长江生态的向好、江豚的再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今年56岁的舒银安是江西九江湖口县江豚巡护队队长,家里世代曾以打鱼为生。以前由于过度捕捞和污染,一度造成长江生态系统紊乱、鱼类资源枯竭。虽然捕鱼能挣点钱,但眼见母亲河生态恶化,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舒银安逐渐意识到只有保护好资源,子孙后代才能幸福生活。2017年,湖口县组建了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舒银安报名成为了首批巡护队员之一。而从捕鱼到护鱼,他也有过纠结。

  舒银安:“收入的减少,第一个纠结;第二个,我也看到当时江面生态环境的恶劣,这项事总有人要去做,所以我还是踊跃报了名,参加保护江豚、保护长江鄱阳湖的生态。”

  加入江豚巡护队之后,当地政府给队员们相应的经济补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然而,巡护中他们时常要与违法违规者面对面,总会遇到不少挑战,甚至人身安全都遭到过威胁。

  2018年,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其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宪法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又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都给了舒银安和巡护队员们更充足的底气。

  如今,宪法学习宣传已经纳入了我国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我国命名了4批113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把宪法元素融入全国3500多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2000多个法治广场、34000多个法治长廊。在学习宣传和社会实践中,宪法精神正不断得到弘扬。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离不开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离不开全社会对宪法精神的尊崇。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才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让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以色列对停火谈判“谨慎乐观” 加沙将启动脊灰疫苗接种

为保障市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富顺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一个盘踞在青海省西宁市制售伪劣牛肉干的犯罪团伙渐渐浮出水面。

“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系列邀请赛在蓉举行

“我们在现场看到‘三八八筵席’,听完工作人员介绍,很惊讶,感觉这里非常有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学习。”重庆市烹饪协会秘书长彭渝丽说,重庆餐饮也要在文化挖掘上下功夫。

茶叶产业是湖南传统优势产业,2023年湖南茶园面积达324万亩、干毛茶产量27.6万吨,均居全国第6,茶叶综合产值1062亿元、居全国第5,茶叶出口4.22万吨、居全国第3,出口额1.16亿美元、居全国第5,形成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安化黑茶”品牌价值超600亿元。

“湿冷魔法”袭沪:轨交部分路段停运 高速交通管制

“零点之前是峰时段,零点之后是谷时段,很多人喜欢在凉爽的半夜谷时段过来充电,这时一度电0.5元(人民币,下同)。”林浩说,不同时段、不同充电桩的充电价格差距可达三倍,谷时段他的车辆充满一次花费不到二十元。

仅需9小时!成都至塞舌尔包机直航航线正式开通

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和金正恩总书记定向把舵、擘画蓝图,为中朝关系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不竭动力。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近年举行5次历史性会晤,通过函电等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引领中朝关系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两国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各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中朝关系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由衷感到高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